荃灣綫除咗中環/金鐘2站外,大部分車站收費都係2站就跳一級,加上部分車站(例如深水埗-太子-旺角)距離極近,導致中距離車費過高,例子如下:
茘景-尖沙咀$10.5,去紅磡只需$8,而$10.5呢個價錢最遠可以到坑口!
葵興/青衣-油麻地$10.5,同樣呢個價錢可以搭埋成條KTL入到調景嶺!
可見中距離同再搭多成倍路程都係一樣價錢,非常不合理;而參考其他低一級車程$8.7,都至少4個站才跳級,例子:
荃灣》長沙灣-旺角
將軍澳》牛頭角-樂富
甚至港島綫未開西段之前,搭足全程13個站都只係$8.7
從此可見荃灣綫車費設定有不少修改空間,而太子站及旺角站極近距離,更加應該當作同一車站處理 |
|
|
|
|
好多短貴長平案例,例如鑽石山>何文田8.7, 紅磡反而只需6.7, 屯馬全通何文田短過綠線,收費沒有下調至5.6,似乎來年加價,先慢慢縮窄兩站收費差距。其實屯馬未全通已知鑽石山>何文田係兜圈,按2016年訂價標準,應該一早set $5.3,可惜mtr未彈性處理迂迴車費問題,按站數收足8.2,搞到日後如有新線短過舊有路線,收費系統未及時降低個別站車費,而是有加價加咗先,加到某年短站平過長站為止 |
|
|
|
|
都係果句,囉正牌收貴你!點解要平比你?你想公平?OK,每年加價時會加勁啲問題幾年後會解决! |
|
|
|
|
由此至終黨鐵呢30年來當紅線荔景至荃灣段同現時紫線調景嶺至寶琳/將廠段當係的市鎮級收費看待,所以咪比觀塘區同等路段的非過海路段收費貴.
btw,好彩將軍澳,荃灣,青衣的過海收費跟返市區路段收費,否則會似荃灣西,大圍,顯徑個情況一樣部份收費貴過隧道巴士的局面!!
|
|
|
|
|
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21-7-26 06:03 編輯
一陣會係市鎮嘅問題
一陣會係前九鐵系統嘅問題
雖然票務收入遠不及物業收益
收盡就係收盡,要更正祗可能較貴者凍結
#2所提嘅趨勢,往後都係近似統一百分率咁上
建議往後加幅「地圖上兩點」
距離計並且越遠越便宜嘅原則
因為的士、巴士等都係越遠除開
里數越便宜,上水來往錦上路呢種
唔常見嘅乘車方式,可能未來數次
調整都需維持原價,北環線落成亦
可以話「法例無規定要減」 |
|
|
|
|
咁不如by zoning 咁處理然後全面加價調整
咁就唔會有呢個情況啦
不過咁計法要短加長減多一次
同埋荃灣會變左 zone 4/5 出中環係 Zone 1
|
|
.
|
|
|
本帖最後由 kitarolo 於 2021-7-26 08:01 編輯
咁兩區嘅邊界僅乘一站仍然「勁貴」
假設荃灣線荔景與美孚屬於不同分區,
咁一樣拗唔完。
同埋,用18區分界定係點?
欣澳計入荃灣區定港鐵另設分區?
再如荃灣西往朗屏或屯門站現刻同價
日後邊個凍結邊個可以加都有問題,再
整多啲一鐵兩制出嚟祗會更加多矛盾。
再唔係用加權法決定往後加幅?
即係我上面講嘅例子,越少客搭嘅組合
就幾貴都無人關注,常見起/終就純計增加
收入就夠? 劃一百分率上調係明顯有問題。
|
|
|
|
|
用fare zone都一樣可以set到前後一個站收same zone而唔收cross zone價
但行fare zone問題係區內收費可能會短加長減拉勻做同一收費, 合併短費長平同過海收費問題亦唔容易用fare zone解決
|
|
|
|
|
像荃灣線,去原地鐵線唔過海,將軍澳線和東涌線除外,個cap就係10.5元,所以尖沙咀和調景嶺,觀塘線車站就收咁的價。將軍澳線區內去調景嶺都貴架,港鐵調景嶺以觀塘線訂車費 |
|
|
|
|
另外觀塘線兜圈,綠線13站收8.7,紅線13站就收10.5, 迂迴係訂價因素之一,但今時今日唔再適用,寧願收盡,你睇鑽石山至何文田,何文田短過紅磡,車費貴過紅磡(何:8.7 紅:6.7),並非5.6,總之車費準則任佢訂,乘客唔滿意咪轉搭其他交通工具
|
|
|
|
|
|
Advertisement
Advertisement
Advertisement
Advertisement
Advertisement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