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後由 3ASV421_KS7716 於 2022-8-20 21:14 編輯
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area17shatin
Medium 版本: https://link.medium.com/ZLRBWB17Dsb
現時大老山隧道沙田出口位於小瀝源,但在研究階段時,隧道走線及沙田出口實際上有兩個方案供政府選擇,分別是小瀝源方案及多石方案。那為甚麼政府最後選擇小瀝源而非多石方案呢?
在大老山隧道的初期報告 (Inception Report) 中,顧問公司的資料顯示多石方案似乎比較有利。多石方案的隧道長度比小瀝源方案為短,約少 500 米 (3.4 vs 3.9 km),雙管隧道的話可以足足興建少 1 公里的管道。地質上而言,小瀝源方案將與一主要斷層比較接近,亦要與其平行而建;但多石方案則可以避免以上問題,雖與另一已知斷層的距離較近 (100 米內),但顧問公司認為並不會構成問題。風水方面,顧問公司特別指出小瀝源方案會在鑽石山墳場下經過,諮詢及興建時有機會引來公眾反對。
既然如此,多石方案豈不是比小瀝源方案更好?多石方案在隧道走線方面的確較有利,但在其他方面上卻有不少問題。首先,多石方案只設置一個通風井,位於茅撻村附近 (位置參考:https://www.map.gov.hk/gm/s/B/1102452020),亦需要擴闊前往該村的道路以作配合;但小瀝源方案則設有兩個通風井,基於安全考慮下小瀝源方案較為理想。另外,由於鑽石山出口空間不足,包括收費廣場等各項設施只可以在沙田一側興建。這大大暴露了多石方案的問題 - 多石出口同樣空間不足。多石方案中預留予收費廣場的空間不多,令設計改動靈活性降低。更致命的是,多石方案因此未能提供巴士轉乘設施,顧問公司惟有把巴士轉乘站設置於 P5 及 P7 路交界附近 (即沙田圍路及小瀝源路交界),因而被視為多石方案的重大缺點 (regarded as a serious disadvantage)。
最後,多石出口與沙田其他道路的連接方案亦有缺陷。多石方案因空間不足,未能提供隧道出口與地面道路 (沙田圍路) 的直接連接,亦只可以提供非常有限的幹道連接:雙向往返沙瀝公路及隧道出口單向往沙田路南行。至於沙田路北行及沙田圍路的車流,顧問公司提出在小瀝源一帶興建第二個交匯處,予車輛 180 度掉頭返回隧道出口。可是,這等於使用了小瀝源方案中的交匯處用地,浪費原可空出的土地。因 180 度掉頭彎位可能會成為交通黑點,而本身設計亦過度迂迴,加上無法提供巴士轉乘設施,運輸署明言不支持多石方案。結果,雖多石方案的隧道建設成本較低,但小瀝源方案明顯地較為理想,因此政府最後屬意成本較高的小瀝源方案。
|